电影电视剧导演。被誉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。其影视风格多样,善长拍摄现代都市现实生活。其代表作:《王贵与安娜》《蜗居》《浮沉》《失恋33天》《新裸婚时代》和《等风来》。
对于葡萄酒,我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过于浓郁的。 我觉得酒如果太浓郁,虽然给你直接的感受会比较强烈, 但是后面的变化和回味的东西会很少。
导演滕华涛:我盲品葡萄酒的感觉还可以
滕华涛对葡萄酒的感觉,正如摄影师用有限的空间及场景来描述画面里无限的故事与内涵。
当下有两种名人的采访难约,一种是正当红的,每天忙得脚不沾地,档期满满,另一种是真心低调,常以“一切只靠作品说话”的姿态示人的。滕华涛恰似两种都符合:他是时下热议的电视剧《王贵与安娜》《蜗居》《浮沉》《失恋33天》《新裸婚时代》 和近上映不久的电影《等风来》的导演,他导演的电视剧部部都受到关注和追捧,有的甚至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;另一方面,他却行事低调,他的影视作品捧红了海清、黄海波、白百合等众多明星,但媒体对他的专访并不多见。滕华涛是个资深葡萄酒爱好者,我们邀他聊聊他的“醇美人生”,对他的采访也生生从去年10月份一直拖到今年2月农历新年前才得以安排。
采访定在故宫后门北沙滩胡同里的TEMPLE餐厅进行。下午三点整,滕华涛如约准时而至。上身随意套件毛衣,下着牛仔裤, 外穿一件黑色羽绒袄儿。并没有一般人眼中的“导演范儿”。不由想起他的父亲,也是导演的滕文骥老先生,那一头飞扬的长发和张扬的艺术特质,是滕老先生的“招牌”。但转念想想滕华涛的那些反映当下都市生活的作品,还真觉得他就该是这种家常平实范儿呢。
坐下化妆,他略显疲惫,还有些感冒,歉意地说,刚出差回来,前一晚又和王中磊一帮酒友喝到晚上12点多。滕华涛和华谊兄弟的王中磊等几个人是篮球球友,又是铁杆酒友,经常在一起组局品酒,每年还相约一起去国外访问产区和酒庄。他们已经一起走过波尔多、勃艮第和罗讷河谷产区。“昨天我们还商量起今年要去 哪个产区的事儿呢。” 滕华涛说。“ 那想着去哪儿? ” 我们问。“ 也许是纳帕吧。”他答道 。
但凡爱酒之人,大多喜欢吃。滕华涛也不例外。与他合作过《失恋33天》《浮沉》的白百合在采访中就曾说过,滕导讲究吃喝,所以跟滕导拍戏是非常幸福的事,拍戏的伙食都非常讲究滕华涛告诉我们虽然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但他非常爱吃西餐。即使在外国长时间待着,吃西餐也没有问题。这也是他喜欢葡萄酒的重要原因之一吧。
导演滕华涛:我盲品葡萄酒的感觉还可以
从2000年开始喝葡萄酒,滕华涛开始是没选择地“瞎喝”, 后来又执著地追求侍酒的各种繁文缛节,甚至是各种葡萄酒用具的使用,一度还沉迷于盲品。他不无得意地说,“我的盲品感觉还可以。”他说有一次去国外酒庄参观,庄主拿出三款酒,一瓶是1996年的,一瓶是80年代的,还有一瓶庄主别出心裁地让客人盲品,说是谁盲品对了就可以得到庄主太太的一个香吻。“我当时就觉得是61的,”滕华涛说。一揭开瓶套,果然是1961年的。“那庄主太太就真的亲了你一口?”我们打趣道。“那老太太真的亲了一口。”滕华涛笑着回答。
喝酒不用跟风不用迷信分数
在拍摄照片时,摄影师为了拍出滕华涛的真实风格,问了句: “您平时生活中更偏向于理性还是感性?如果偏向理性,就偏向 照相机的一头,如果感性就偏向酒杯一头。”滕华涛想了想,回答道:“还是偏理性吧。”于是偏向了相机一边。与此同时,在光线羞涩的环境里,摄影师凭借相机的快速对焦功能,留下了这个画面。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他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的,他近七八年来选择的作品大多都是关注的现实状况,社会的变化,人的变化,希望大家回头看历史时,能找到一些参照物。这大概只有理性的导演才会如此思考演绎他的作品吧。
滕华涛喝葡萄酒喝到现在这个阶段,也颇为理性,不容易跟风,已不甚迷信高分酒,对于他来说,酒的特色才是重要的。“我前一段时间,找了些80分左右的酒来喝,发现非常不错。不是现在人们追捧的那种风格。但保持了非常好的特点。”滕华涛说。他认为,现在市面上许多酒评家给出的高分酒都太具偏向性,所以使得现在酒的风格也越来越同质化。很多酒体都越来越浓郁,橡 木桶味非常浓重,酒精度也高。他觉得1990年以前,波尔多酒的特 点还是非常鲜明的,但1990年后,有很多酒的风格慢慢开始变了。“80年代是波尔多的黄金时期,我非常喜欢80年代的男爵。”滕华涛说。
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,滕华涛的性格较内敛,善于思考。他喜欢利用平实的剧情,捕捉人物内心特征,细致的心理,展现在大时代下的“小人物的大幸福”。所以他不喜欢夸张的剧情和过于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剧本,“如果拍的情节太重,过于形式感, 也就是那一下能吸引住观众,但影片出来能让人记住的细节点却不多 。 我还是比较喜欢表现细节、情绪的东西。” 他还说:“ 现在的电影,外部的东西越来越多,打斗、特技,忘记初的情感共鸣是怎么出现的了。”
对电影的审美同样也反映在他对葡萄酒风格的追求上。“对于葡萄酒,我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过于浓郁的。我觉得酒如果太浓郁,虽然给你直接的感受会比较强烈,但是后面的变化和回味的东西会很少。”他说 。
滕华涛还觉得许多人品酒形式化太严重了。“现在但凡去个什么餐厅, 喝什 么红酒都得准备一个醒酒器, ” 他说 ,“ 其实品酒的时候有时没必要太注意形式感,一定要用什么样的醒酒器啊,用什么样的酒杯喝啊,只要有一个大概的规则就可以了。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。我们到国外的酒庄,庄主接待我们时大多是比较随意的。”
勃艮第葡萄酒是滕华涛欣赏的类型。“那么您喜欢勃艮第的哪款酒?”我问道。“近我发现DRC的Grands-Echezeaux 非常棒,我认为它是与康帝风格接近的一款,但却不用像 Romanée-Conti一样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醒酒。甚至有时候我发现它一开瓶的状态就已非常好了。”滕华涛回答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