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常态是“习式热词”之一,也是时下热的话题,对于葡萄酒行业来说什么是“新常态”?中小酒庄又该如何在当下认识新常态,适应新常态,新常态?3月25日,由葡萄酒信息网主办的“中小酒庄成都论坛”上,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王祖明为大家解读了葡萄酒产业的“新常态”。
葡萄酒产业已经进入“新常态”
新常态,从我个人理解来说我觉得带有一些政治色彩。我想了半天,觉得这个词可能大家更容易理解一些。今天在座的企业负责人,其实都特别关心目前市场的情况,我们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总体数据来对上一年的情况进行分析。数据显示,2014年葡萄酒产量达116.1万千升,比2013年下降了1.5%,销售收入420亿,增长3%左右,利润接近44亿,增长0.16%。我去年出差也比较多,个人感觉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靠的。数据上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,但企业的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。
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太一样。以前大家都差不多,市场好大家都好,市场不好都受影响。但我却感觉2014年的情况有变化,一些企业风生水起,一些企业却一蹶不振。李德美、马会勤等几位教授也都说过,目前整个产业的局面都在发生改变,我们正处于一个调整期。
所谓的新常态我是这么理解的,其实葡萄酒行业以前不是“常态”,现在实际上是回到了常态。这一次的调整,实际上对有些企业是机会。为什么是有的企业呢?因为要看企业理念能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。现在经营比较好的几家企业都是能及时顺应市场做出改变的,从产品、营销手段、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推陈出新,才能把“新常态”的日子过好。
如何认识“新常态”?
大家知道,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,它并不是一个生活必需品。一般人说,高兴的时候要喝酒,不高兴时候还是要喝酒。所以在,酒是从来不缺市场的,缺乏的是我们企业怎么做市场。在产业的新常态下,如果我们把市场做好,不论是企业还是整个产业,我们根本不用悲观。
这两年,大家可能都知道白酒产业非常不好过,起初白酒企业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期的情况,但到了今年再来看整个行业的形势,并不想他们起初想象的那样在短期内就能回升,所以我们葡萄酒的企业不能再安于现状了。如果不能适应“新常态”,注定会被市场淘汰。
如何适应“新常态”?
首先要突出特色,突出个性化。我们先从产品开始讲,大家都知道,葡萄酒本身就是个性化很强的产品。从我们中小酒庄的角度来说,我们的自由度很大、我们的应变能力要比大企业更强,所以我们的优势在于酿造有个性的葡萄酒。这几年通过参加葡萄酒信息网的活动,还有去各个产区走访,我都能品尝到一些非常有个性、品质很不错的酒,每个产区都有亮点。这就是产业的“新常态”,是值得我们高兴的,但这也只是一个起步。不断推出有品质、有个性的产品,这应该成为产业的常态。
多关注小品种的发展。我现在鼓励大家引进一些小品种,前提是这个品种要适合当地的风土气候。我们的赤霞珠、霞多丽都可以做不错的酒,让消费者也很喜欢,但从角度来说,我们的大品种做的好比较容易,但想做到、做到还有难度;但是小品种大家都做得少,所以很容易出类拔萃,让别人记住。我认为,当品质提升到一定水平,个性化便成为产区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提高性价比。由于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,有些成本问题我们改变不了,这就需要企业如何去推敲价格。高性价比产品永远不缺乏市场。从近一些大企业的产品调整上,我们就能感觉出来,你有高的性价比,在市场的价格竞争方面才有优势,才会让消费者有去买酒的冲动。
始终围绕消费者。以前我们企业做营销是做渠道,把渠道铺好就等于把酒卖出去了,但以后的市场不会再这样一成不变了。企业必须要去研究消费者,跟消费者进行直接互动,因为我们的消费者才是市场的终端。葡萄酒和白酒的营销不一样,现在很多酒商仍然把葡萄酒当成白酒去卖,这是错误的观点。葡萄酒始终是一个舶来品,的消费者没有天然接受葡萄酒的基因,白酒有太多通过广告做成功的产品,但葡萄酒却很少。所以企业要与消费者进行更贴近的互动、沟通,才会让消费者接触葡萄酒、了解葡萄酒,终爱上葡萄酒。
重视葡萄酒文化。葡萄酒的文化属性很重要,我们都知道名庄酒价格高,难道只是靠品质、品牌支撑起来的吗?里面很重要一部分就是文化属性的附加值。高端酒的价格支撑是需要品质、品牌、历史、文化、风土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。我们中小酒庄都有高端产品,也有很高的价格,怎么能让消费者接受呢?不是像以往那样千篇一律地、冷冰冰地介绍酒庄、介绍企业、介绍产品,而是需要我们给消费者讲一个好的故事,把我们的文化内涵讲给消费者,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成为你忠实的拥趸。未来,这将是高端酒推广的新常态。